谢家集区成立于1960年10月,南与长丰县接壤,西与寿县比邻,北依淮河、八公山,是淮南市西部中心城区。辖区面积27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33.7万,其中城市人口23.1万;辖4个镇(望峰岗镇、李郢孜镇、唐山镇、杨公镇)2个乡(孙庙乡、孤堆回族乡)、5个街道(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安徽淮南工业园区。
谢家集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演绎过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典故;保留有战国楚相春申君黄歇墓、清朝水师提督杨歧珍墓、赖山集清真寺等历史文化古迹;拥有省级风景区卧龙山森林公园和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瓦埠湖等自然景观。
谢家集区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淮河、东淝河、淮南铁路水张线及102省道穿境而过,合淮阜高速公路与正在规划建设的蚌六高速、商杭高铁交汇于此,距正在建设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70公里。
谢家集区物产丰饶、资源充足。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可采储量约6亿吨,先后建有5对国有统配煤矿和数十对地方煤矿,具备年产500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农业资源丰富,拥有14万亩良田、8万亩优质水面,农作物种类有70余种,盛产优质稻米、小麦、豆类、薯类等。
谢家集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围绕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建立了较为配套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围绕 “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共涉及10个行业种类,形成了以宏泰钢铁为龙头的再生金属产业;以凯盛重工、舜立机械、宏昌科技、同正科技为骨干的机械制造产业;以淮河化工、金德实业等企业为支撑的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以鑫达公司、永青建材等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碗碗香豆业、国惠园米业、玉兰粮油等企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振淮蓬帆、华帛服饰、华道服饰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其中纺织、钢铁企业填补了全市行业空白。
近年来,我们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城市”建设,突出产业第一、民生为要,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之以恒改善民计民生,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基本态势。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7%,财政总收入增长4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8.4%。淮南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入园企业10家、达到31家,完成产值6亿元。我区荣获“全市经济运行考核和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杰出奖”等称号。今年以来,我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民生改善,主动破解发展难题,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去年的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各项工作实现了“开门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谢家集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全面发展、富民兴区为主题,立足工业强区、滨湖城区、商贸大区、农业特区、生态矿区和旅游景区“六大定位”,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为民发展“五大战略”,培育再生金属、机械制造、化工材料、纺织服装、现代商贸、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煤炭采选、新兴产业“九大产业”, 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六个翻番:即经济总量翻一番,达到140亿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达到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30000元和12000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翻一番,达到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达到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超过10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秩序更加和谐的“协调谢家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联系电话:0554-5696330
电子邮箱:xjjxx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