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青年文摘

  • 精美图文
  • 青年文摘
  • 读者文摘
  • 哲理文摘
  • 位置:首页 > 阅读 > 悦品文摘 > 青年文摘

    成长之后才是成功

    2018-09-25 11:13:45 次阅读 稿源:互联网

      什么是成功?就是个人在生活中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的过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认可;二是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但大多数人,比较看重前一种,而不是个人对自身的衡量。
      
      那么成长呢?现在有句流行的话:成功要趁早。其实,教育以德为先,即成长,成功只是副产品。
      
      如果以老师的说法,于智博离成功差得很远,他非常同意老师对他的评价,他不认为自己是成功,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成长了。成长与成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于智博现在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总裁高级助理。他是80后,被媒体喻为输在起跑线上哈佛男孩儿。他这人小学留级、中学排名倒数。16岁赴美留学后,就读学校只有50名学生的乡村中学。然而他却在21岁时,被当时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聘用,20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成为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
      
      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刚开始会跑,就进钢琴班、美术班、音乐班……孩子是不愿意去学的。特长班是发现你有这方面特长,然后进行挖掘、延伸,把特长最大化发挥出来,可是多数家长把这个特长班弄成个必需班,不管孩子是不是这块料,人家学就得跟着学,要不然就落后了。于智博小时候,也曾在少年宫学手风琴,去了两三次后,回家的路上把手风琴扔了。回家后,对爸爸说,手风琴丢了。爸爸说手风琴那么大个东西你怎么能丢呢?知道是儿子骗他,也没打也没骂,知道儿子不是这块料。后来发现他喜欢打球、爱跑步,于是培养儿子体育方面的兴趣。于智博说他的成长过程要感谢父母的宽容。没把这些强加给他,而是说你去试试,不行换一个。
      
      他从小跟家长学到的是德,比如他奶奶从小教他做人要厚道,先想别人的好,后想别人的不好。这点不是老师能教的,考试能考的,得用心去体会,通过无数次事件的发生,吸收到这些养分。这也是情商的一部分。这些事反映到孩子先人为主,如果这个孩子已经是18岁、20岁、甚至30岁了、你再去教他,已经晚了。
      
      成长的特征是不仅智商高,而且还要情商高。在任何领域里面,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两倍,在管理层当中,情商要比智商高9倍。于智博35岁去管理40多岁的或者比他更大的人,这个情况不是很多见。有人曾经问他,你职位这么高、年龄这么轻,手下人服不服你?他说,我并不是这个领域里的专家,但我的专长在于我了解他们做什么,我能把这几位专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这几位专家拧成一股绳,让他们集体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我不见得比他们每个人都聪明,但是我能把他们每个人最聪明之处都引发出来。于智博真的“成长”了,这就是成功的管理者,这就是情商比智商高9倍的原因。
      
      但,有些孩子的情商教育是欠缺的,有些研究的人说,其实这是情商发挥作用,你快乐地开心地解每道题,会很快找到答案;往往那些背着很沉重的包袱,带着爸妈的期许考到清华北大,目标压着他就发挥不出来。这也是情商的一种表现。
      
      成功是做成某件事的过程,而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成长”的支撑,对个人来说可以简化成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把你的所长、所好发挥到极致,就达到了那个阶段的成功。而且这个成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是阶段性成功,往往可能是下段的起点。很多年轻人也许在同龄人当中是走得比较靠前的一位,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只能说是阶段性目标。下一步怎么走,距另外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成功是一瞬间,而成长是相对漫长的过程,真正享受人生的过程,享受成长的过程,享受人生快乐时光会变得更有意义。

    一起学吧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删除或按规定办理。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欢迎各类媒体与一起学吧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广告
    广告
    广告